会议共识

 

全球植物保护战略(GSPC)

都江堰共识

 

2019全球植物保护战略(GSPC)国际研讨会组织委员会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CWPCA)联合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BC-CAS)、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全球植物保护伙伴(GPPC)、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阿拉善SEE基金会、中国林学会、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等单位,于2019年10月28-30日在四川省都江堰市举办了"2019全球植物保护战略(GSPC)国际研讨会"。经参会人员认真讨论, 一致同意发布下列共识。

 

概述

  作为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磋商进程的一部分,在《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秘书处的支持下,2019全球植物保护战略(GSPC)国际研讨会在中国四川省都江堰市举行。会议通过将《全球植物保护战略》作为世界各国植物保护行动的政策框架。中国将作为2020年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的主办方。因此,会议呼吁中国政府与其他缔约方、政府和利益攸关方共同努力,将GSPC纳入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同时,会议也祝贺中国在实施GSPC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并认识到中国在即将召开的COP15中将发挥杰出的领导作用,呼吁中国政府、其他缔约方以及《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为实施2020后全球植物保护战略发挥领导作用。

 

导言:

  2019年10月28日至30日,由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CWPCA)组织发起,并与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BC-CAS)、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全球植物保护伙伴(GPPC)、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阿拉善SEE基金会等机构共同举办的“2019全球植物保护战略国际研讨会”在中国四川都江堰市举行。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专家和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对全球植物保护战略国际研讨会表示欢迎和支持。

  会议指出,第十五届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CBD COP15)将于2020年在中国举行,该会议将建立下一个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框架,提出2021-2030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并纳入到205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愿景框架内。

  与会者注意到,2019年1月在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召开的重要会议以及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和全球植物保护伙伴组织的其他利益攸关方的磋商进程。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会议召开前一年,作为国际利益攸关方磋商进程的组成部分,组织了本次“2019全球植物保护战略国际研讨会”,在拟议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背景下,重点讨论和回顾了以下内容:

  1.回顾《全球植物保护战略(2011-2020)》在全球范围内的植物保护最新进展;

  2.交流全球植物保护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为今后全球范围内植物的优先保护和方法提供参考;

  3.阐述关于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观点、立场和建议;

  4.讨论并提出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总体框架相衔接的2020后“全球植物保护战略”框架。

  会议还强调了利用其他即将召开的重要会议进一步讨论GSPC,特别是在世界自然保护大会(World Conservation Congress,2020年6月)上再次展开讨论。

 

声明如下:

  2019全球植物保护战略国际研讨会(中国都江堰)的与会者一致认为,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其中的植物多样性对人类未来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维系着地球上生命系统的和谐发展。广大的国际植物科学和保护群体,包括众多的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植物园、研究所、高等院校、博物馆、保护区管理部门、全球无数科学家和公众,运用保护、园艺、科学研究等相关举措和方法不遗余力地保护植物物种和它们的栖息地,并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大会表示,大力支持《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制订和通过“2020后全球植物保护战略”,并决定将本次会议成果提交至《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为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规划和实现“生物多样性2050愿景”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之目标(SDGs)作出贡献。会议指出,植物及其保护在有效应对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全球挑战中至关重要。

  会议重点强调了在2002年首次通过的全球植物保护战略的指导下,植物学界,包括植物园和标本馆在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会议重申将大力支持并承诺实现全球植物保护战略(GSPC)目标,强调应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CBD)框架内保持全球植物保护战略的延续性。

  会议指出,《生物多样性公约》已经认识到植物对维系地球生命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大多数陆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粮食安全保障和人类其他资源需求的重要基础。因此,仍然需要采取具体措施,保护世界各地受到威胁的成千上万种植物,并确保这些植物在2050年前得到修复和恢复,能够继续供我们的后代使用。

  会议再次强调继续支持《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三个目标,并指出全球植物保护战略在确保植物学界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相向而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及时更新的2020后全球植物保护战略框架将继续保持并发展这一良好态势。 

  会议指出,希望全球植物保护战略能够进一步融入各国生物多样性政策与规划,从而有效地与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形成有机整体,为国际社会所接受。为此,与会各方建议在继续对植物物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的同时,深入探讨2020后全球植物保护战略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使目标和行动更能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协调。此外,应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其他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国际公约实现协同增效。然而,在与其他公约相协调时,更应注意坚守以物种保护为出发点的全球植物保护战略目标,特别是在物种没有明确用途时,也应坚持这一原则。

  会议呼吁,《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名古屋议定书》有必要解决目前在获取植物材料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限制,以支持全球范围内的保护、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研究之急需。

  呼吁中国政府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的主办方,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以及其他缔约方、政府和利益攸关方共同探讨建立新的资金机制,包括与全球环境基金(GEF)、全球气候基金(GCF)和其他资金机制合作,以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加强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国家和岛屿国家的能力建设。

  与会的植物学相关领域专家也支持“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的物种保护动议和物种保护行动的阿布扎比呼吁,包括:支持物种保护和恢复行动计划的需求、保护地的建立和有效管理,并由政府主导投入更多经费和强化保护政策。

  会议指出,植物研究机构保存了数以亿计的植物标本(包括活体植物、蜡叶标本、种子、组织和其他生物材料),对保护和生态恢复具有巨大的价值。此外,它们的科学研究和园艺学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和区域网络,是在全世界开展与支持植物保护和恢复行动的重要资源,各国间应进一步开放和共享相关资源、信息、经验与知识。

  会议承诺,将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和秘书处开展不同形式的密切合作,制定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并确保植物保护在该框架中有明确的体现。

  会议欢迎制订新的《中国植物保护战略》,这是自2008年首次制定该战略后的更新,并承诺支持该战略的实施。

  与会各方祝贺中国在实施全球植物保护战略方面取得的卓越进展,一致肯定中国在主办本次国际研讨会和即将于2020年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中发挥重要领导作用,并希望中国与其他缔约方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在未来全球植物保护战略实施中继续发挥领导作用。